單霽翔來哉!北京故宮 · 御窯金磚,600年歷史在蘇城外相匯


單霽翔
研究館員、高級建筑師、注冊城市規(guī)劃師。畢業(yè)于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城市規(guī)劃與設計專業(yè),師從兩院院士吳良鏞教授,獲工學博士學位。中國文物學會會長,中央文史研究館特約研究員、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。歷任北京市文物局局長,房山區(qū)委書記,北京市規(guī)劃委員會主任、國家文物局局長、故宮博物院院長。
現任故宮學院院長 、北京東城文化發(fā)展研究院院長。第十屆、第十一屆、第十二屆全國政協(xié)委員。

為讓蘇城外師生及廣大家長深刻體會中華文化之美,感悟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,對世界遺產地和傳統(tǒng)文化有更為全面的了解。今天,“故宮看門人”單霽翔院長蒞臨蘇城外國語學校,為我們帶來了一場以“中華文脈與文化自信”為主題的講座。



| 蘇城外總校長陳杰先生致辭
陳杰總校長對單霽翔院長的到來表示真誠的歡迎。他說,在面對全球經濟快速發(fā)展過程中,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被“不同”的思想洪流沖擊著,當每一次告訴自己要慢一點的時候,并不是一種偷懶,而是要讓它能夠跟上靈魂的步伐,為心靈找到源頭,好好的去思考。今天,我們非常榮幸請到了單霽翔院長,為我們帶來主題為“中華文脈與文化自信”的講座,目的就是為了培養(yǎng)我們蘇城外更多具有民族認同、文化認同和具有國際視野的時代新人。希望今天現場的每一名教育工作者,都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,在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層面汲取充足的養(yǎng)分,將知識內化為素養(yǎng),外化為行動,彰顯出一份優(yōu)秀教育者的使命和擔當!

“我們的城市化建設、城鄉(xiāng)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,但是我們如何可持續(xù)地走向未來,是每一個地區(qū)都在思考的問題?!?/span>
“我們要從古人的智慧、中華五千年不間斷的文明中,尋找我們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之路?!?/span>
“世界文化遺產不是一個國家、一個民族所獨有的,它是我們人類共同的遺產、共同的財富……”
講座現場,單霽翔院長金句頻出,讓大家對“中華文脈與文化自信”的內容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和思考。

習總書記曾經說過,只有創(chuàng)造過輝煌的民族,才懂得復興的意義。而復興靠的是心中不滅的火種?;?,是中華文脈,種,是文化自信。

在講座中,單霽翔院長還用了十分豐富的案例、數據,通過數百張珍貴的圖片,從文化遺產保護到文化遺產申報、再到文化遺產傳承的角度,暢談保護利用文物、傳承文化遺產、傳播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方面的心得與體會,以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、增強文化自覺、增進文化擔當。同時,他通過西湖申遺、泰山項目申報等多個案例,特別提出了“自然景觀、文化景觀的發(fā)展要與社會經濟發(fā)展相融合、相統(tǒng)一”的觀點。不僅為大家上了一堂生動的文化傳承課,而且?guī)ьI著大家真切感受到了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的博大精深,以及中華文化精髓守望背后的民族精神。



御窯金磚與故宮的淵源
在蘇城外校園東側,就有一條金磚路,起源于陸慕的御窯“金磚”。
陸慕御窯址位于蘇州相城區(qū)元和街道御窯社區(qū)(陽澄湖西路95號),窯址所在地是當年燒制御用金磚的窯場,為雙孔連體窯,現存窯址是眾多燒制金磚窯座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古磚窯址。陸慕御窯燒制的磚,工藝精細,質地密實,斷之無孔,敲之作金石之聲,后世也把這種磚稱為“金磚”。

相傳,明朝永樂年間,明成祖朱棣在北京修建故宮的過程中,指定蘇州陸慕村燒制的磚作為故宮的地磚,并且封陸慕村的幾十座磚窯為御窯,命其世代為皇室燒磚。御窯金磚制作技藝繁復,要經過七轉得土、六轉成泥、八月成坯、四月焙燒等數十到工序,道道工序,環(huán)環(huán)緊扣,一道不達,前功盡棄。正所謂:“順天道,盡人事,方土窯而出金磚”。

活動現場,御窯金磚燒造技藝第六代傳承人金瑾女士、御窯金磚博物館綜管辦主任張聞倩女士一同登臺,與單霽翔院長一同講述了御窯金磚前世今生的故事。

“御窯金磚”因紫禁城興建而肇世
紫禁城因“御窯金磚”鋪設而增色
兩者皆已成為
世界文化遺產重要的一部分





撰稿:品宣辦
攝像:品宣辦
編輯、排版、審核:校長室 品宣辦